在经过了20年备受关注的失 败后,基因治疗zui终顺利地获得了临床批准。基因治疗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如果一个突变基因引起了问题,就用一个新的正确的拷贝来取代或是补充它。理论上,这 样的策略不仅可以治疗,还可以治愈无数的人类遗传疾病。然而实际上,开发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却并非是一件易事。甚至当确定一种疾病的遗传基础变得相当简单 时,找到合适的传送载体靶向机体的疾病组织,同时能避免意外的后果,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是基因治疗学家们面临的一项挑战。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这 一技术正处在成为一项常规医疗服务的边缘。
研究人员和医学肿瘤学家David Kirn说:“这是该领域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激动人心的时刻。”Kirn是总部位于旧金山、主要从事溶瘤药物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治疗公司 Jennerex, Inc的创始人、总裁及医学官。他表示,仅在去年一年,利用基因治疗血友病、实体瘤和白血病患者就发布了几项重大的突破,更不用说数十个试验取得了基 因治疗各种类型失明的积极结果。“这是相当出色的,数十年的工作突然得到了真正的回报,”Kirn说。
起点
基因治疗并不总是处于这样的欢乐时光,该领域在其初期蓬勃发展,获得批准的基因治疗临床 试验呈指数增长从1989年的*达到1999年的116例。然而在这一年,基因治疗试验参与者Jessie Gelsinger,一位因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罹患一种不同寻常轻型肝病的相对健康的18岁患者,却在接受携带旨在矫正这一疾病的无突变基因拷贝的腺病毒 注射4天后发生了死亡。这一病毒载体明显引发了重大的免疫反应导致了多器官衰竭和脑死亡。
随后,从2002年开始,来自巴黎和伦敦的报告说患者在接受一种称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CID),又称气泡男孩症(bubble-boy disease)的罕见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试验治疗后形成了白血病样的疾病。SCID患者缺乏功能性的免疫系统,因此必须在高度无菌的条件下生活以防止威胁 生命的感染。研究一开始极其顺利:大部分的婴儿能够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不再被限制在他们的“气泡”中。这些试验被认为是*个明确取得成功的基因治疗。
在随后的几年里,20名试验患者中有5名形成了白血病样疾病——这一效应被追溯为所使用 的将矫正基因传递至体外骨髓细胞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这种载体不恰当地将基因插入到了婴儿基因组中靠近与白细胞增殖相关的某个原癌基因的区域,激活了该基 因,触发了T细胞泛滥。在第二名儿童生病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暂停了30项利用相同逆转录病毒的试验,占当时正在开展的200项基因治疗试 验大约15%的比例——FDA称这一运动为预防措施。五名形成白血病的患者,其中一名死亡,其余的在缓解中。
“这类的事件对该领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分子细胞生物学家Mien-Chie Hung回忆说。对于基因治疗的兴趣开始衰退,预期在数年前进入市场的治疗仍然堵塞在临床试验过程中。
但是现在情况正在好转。例如,就在去年研究人员发布了两*国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CID)基因治疗的长期生存数据:zui初的英国试验是针对X-连锁SCID(SCID-X1),第二项试验是针对腺苷脱氨酶(ADA)SCID。在两项 试验中,研究人员提取了患者的骨髓,插入功能性的致病基因拷贝,将修饰的细胞重新输入回患者体内。zui终结果令人惊叹:在治疗长达9年后,16位治疗儿童中 的14名免疫系统得到了修复,能够摆脱“气泡”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这些孩子们过去生活在气泡中,预期寿命少于20岁;他们没有生活质量。现在很多的基 本治愈。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医学奇迹,”Kirn说。
针对大量其他疾病包括各种形式的遗传性失明、HIV、血友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各种癌症 的许多其他的基因治疗试验目前还在进行中,并生成了一些积极的结果。尽管还没有基因治疗获得FDA批准,根据clinicaltrials.gov统计仅 在过去的5年里有近2000项临床试验启动,许多获得了看似奇迹般的结果,由于载体和技术的改良,没有出现较早期困扰该领域的那些破坏性副作用。
“现在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信息出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及费城儿童医院霍华德休斯医学 研究所研究人员Katherine High说。High去年十二月合著了一份研究报告通过用腺相关病毒载体加载一个编码凝血剂IX因子一个功能版本的基因成功对血友病B进行了基因治疗。英 国的研究人员将这一载体输入到了患有严重血友病B的六位患者体内。一次治疗足以提高凝血因子IX的水平,尽管仍低于正常,充足的凝血使得其中4名患者能够 终止IX因子替代疗法。另外两位接受IX因子注射频率减少。“对我而言,显然基因治疗将成为一系列疾病的一种治疗途径,”High.预测说。
眼睛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所造成的轰动莫过于在失明研究领域。因为眼睛是一个特殊的免疫特权 (immune-privileged)位点,注入病毒不会引起各种免疫并发症,这是导致1999年Gelsinger死亡的原因。事实上,目前针对各种 类型的失明疾病有23项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还没有严重的副作用被报道(未完待续……)。